新闻中心
你的位置 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

汉代以来的敦煌与丝绸之路

西汉立国以后,汉帝国对雄踞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一直采取消极防御的策略,除了在汉匈边境修筑长城,派遣军队驻守巡防外,主要采取“和亲”——远嫁宗室女子于匈奴和“岁奉匈奴絮缯酒食物”——用钱物贿赂匈奴贵族的办.....

2021-10-20

丝绸之路的开通与敦煌

丝绸之路的开通两千多年前,东起古代中国长安(今陕西西安),西达罗马帝国的“丝绸之路”,既是历史上横贯亚欧大陆的重要经济动脉,又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友好通途,在沿线形成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和文化资源。西北地区.....

2021-10-20

常沙娜-永远的敦煌少女

千佛洞中爸爸除了解决研究所的生活问题,特别下力气的就是种树。我们刚到的时候,整个千佛洞唯独窟前有长形的一片杨树,其他地方都是光秃秃的。爸爸明白,保护石窟、防沙治沙最重要的措施就是种树,所以他从冬天就开.....

2021-10-20

敦煌文书的宝贵价值

敦煌文书再现后,世界各国,特别是我国学者立即开始研究。早在1909年,我国著名学者罗振玉就撰成了世界上首篇有关敦煌学研究的文章——《敦煌石室书目及发见之原始》。1930年陈寅恪先生又于《敦煌劫余录·序》中使用.....

2021-10-20

什么是敦煌学?

什么是敦煌学?“敦煌学”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,但是产生较大影响的乃是1930年著名学者陈寅恪先生对此词的使用,他在为陈垣编《敦煌劫余录》所作的序中称:“敦煌学者,今日世界学术之新潮流也。”1940年向达.....

2021-10-20

其他国家的敦煌学研究

除中国外,日本、法国、俄罗斯、英国、韩国、美国、印度、德国、丹麦、挪威、瑞典、加拿大、匈牙利、新加坡、澳大利亚等国的学者也在进行不同程度的敦煌学研究,其中尤以几大敦煌文书收藏国的研究最为活跃。日本的敦.....

2021-10-20

假如敦煌没有王道士

参观敦煌莫高窟的中国人,心里都绕不开一个名字:王圆箓。因为,这个人改写了莫高窟乃至敦煌的命运。早在清朝,甘肃通往新疆的道路,已经远远地撇开了敦煌,敦煌成为一个地处偏僻、交通不便的小城。如果没有王圆箓,.....

2021-10-20

五、彩塑的制作和分类

敦煌莫高窟、西千佛洞和榆林窟的岩石都属于酒泉系砂砾岩。这种岩石结构疏松,不宜凿刻。它和云冈石窟、龙门石窟的石刻塑像不同,采用泥塑的形式。那么,敦煌彩塑是如何制作的呢?从材料而言,塑像的基本素材是中心骨.....

2021-10-20

四、敦煌彩塑的没落

五代政治安定经济繁荣,敦煌地区出现了专门的民间画行和塑匠团队。这一时期,敦煌流行背屏窟。这一类石窟多开凿在莫高窟的下层,塑像损坏严重。敦煌彩塑一般置于主室中心佛坛之上,多者一铺九身或者更多。以修建于五.....

2021-10-20

三、敦煌彩塑的兴盛

隋唐时期,敦煌彩塑进入了兴盛阶段。此时的石窟多为殿堂式石窟,塑像一般都供奉在西壁开设的佛龛之中。佛像多为以佛为中心的群像,最多可达28身。群像中出现了迦叶、阿难二弟子像、二菩萨像、二天王像、二力士像以及.....

2021-10-20
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