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 2021-10-20 10:30:39浏览数: 420
五代政治安定经济繁荣,敦煌地区出现了专门的民间画行和塑匠团队。这一时期,敦煌流行背屏窟。这一类石窟多开凿在莫高窟的下层,塑像损坏严重。敦煌彩塑一般置于主室中心佛坛之上,多者一铺九身或者更多。以修建于五代时期的第146窟、第100窟、第99窟为例,第146窟窟室设中心佛坛,内设马蹄形佛床。佛坛上供奉宋塑趺坐佛一身,清塑二弟子像、二菩萨像、二供养菩萨像、四力士像。第100窟,又称为“天公主窟”,窟室西壁开设一盝顶帐形佛龛,设有马蹄形佛床,龛内供奉清塑一佛、二弟子、二力士像,龛外供奉一文殊菩萨像、一普贤菩萨像。普贤菩萨,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。它和文殊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右、左胁侍,又称为“华严三圣”。其中,普贤菩萨代表理德、行德,文殊菩萨象征的智德、正德。普贤菩萨像还见于第99窟,该窟西壁盝顶帐形佛龛内供奉趺坐佛一身,弟子、菩萨、天王像各二身以及普贤菩萨像一身。
修建于宋代的第55窟保存了较为完整的弥勒三会说法图。石窟设中心佛坛,内设马蹄形佛床。佛坛上供奉宋代塑造的三铺佛像,背屏前塑“一倚坐佛二弟子二天王”像,现存“一佛一弟子一天王”像,背屏南北两侧各塑“一倚坐佛二菩萨一天王立”像,现皆存“一佛一菩萨”像。三铺佛像交相辉映,形象地再现了弥勒三会的说法场景。从艺术特点来说,无论是形象还是衣饰,这三铺佛像和唐代塑像的特点非常相似。但是从规模来说,这三铺的规模则远远超过了隋唐时期。前文提到,修建于隋代的第427窟和修建于武则天时期的第332窟都是三铺佛像组合形式,但是二者皆以“一佛二菩萨”像为一铺,规模远远不及第55窟。
由于时间久远和保存不当等原因,敦煌很多彩塑遭到损坏。宋代和清代,敦煌彩塑得到了一定的修补和重塑。修建于中唐时期的第237窟,西壁盝顶帐形佛龛内供奉的五尊塑像都是清代塑的。但是它的主尊为观世音菩萨像,胁侍菩萨分别为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。这和唐代的塑像是不同的,唐前塑像的主尊一般为释迦牟尼佛。修建于晚唐的第94窟为传统的覆斗形石窟,主室中央设中心佛坛,供奉结跏趺坐说法佛一身、二弟子像、二菩萨像和一老君像。其中,佛像塑于宋代,清代又有修补,其余塑像则为清塑。其中的老君像,明显不属于佛教文化。修建于宋代的第454窟,窟主是曹延恭和他的夫人慕容氏。该窟主室设中心佛坛,清人在佛坛上塑造了送子娘娘一铺十二身和假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