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 2021-10-20 10:44:09浏览数: 570
丝绸之路的开通
两千多年前,东起古代中国长安(今陕西西安),西达罗马帝国的“丝绸之路”,既是历史上横贯亚欧大陆的重要经济动脉,又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友好通途,在沿线形成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和文化资源。西北地区是丝绸之路的核心,是连接中原与中亚、西亚、欧洲的纽带和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平台。丝绸之路作为横跨亚欧大陆的商旅之路和文化交流之路,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和内涵丰富的文化,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。它把世界四大文明紧紧连接起来。丝绸之路对于人类来说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超越国界的世界遗产。自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·冯·李希霍芬在(Ferdinand von Richthofen)1877年出版的《中国》(China,Ergebnisseeigener Reisen)(图1-1)中提出“丝绸之路”这个概念之后,全球性的丝绸之路研究逐渐升温。而地处丝绸之路咽喉要地的敦煌,由于它丰富的敦煌遗书和石窟艺术,被称为丝绸之路上的明珠,敦煌学也自1900年藏经洞的开启,已经悄然发展成为一门国际显学。
经过近十年的准备与酝酿,2014年6月22日,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,由中国、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通过审议,“丝绸之路:长安——天山廊道的路网”正式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,项目共涉及33个遗产点。(图1-2)
公元前2世纪,东方的汉帝国为了联合西迁的大月氏人夹击匈奴,张骞应募出使西域,联络乌孙、月支。汉武帝建元二年(前139)至元朔三年(前126),张骞、甘父第一次出使西域,往返途中,在通过匈奴人控制的河西地区时,两次被匈奴人抓获而遭拘禁多年。虽然张骞此次出使到达了大宛(今费尔干纳)、康居(今撒马尔干),到达了阿姆河上游,但是西迁的月支人在此地繁衍生息多年,生活安居无虞,无意与汉联合而向匈奴复仇。当汉朝凭一己之力打败了匈奴,汉武帝元狩四年(前119),又派遣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。此时的匈奴败逃,因此通往西方的道路十分畅通,此次出使的张骞使团,人员多达数百人,是一个庞大的使团。此行的目的为,“厚赂乌孙,招以东居故地”,以“断匈奴右臂”。此次,张骞到达乌孙,并派遣副使至于大宛、康居、大夏、安息等地,因为乌孙内乱,未能实现原定的目标,张骞自乌孙返回中原后即去世。其副使携带大宛等国使者到达长安。自此之后,中国同西域,更往西的中亚等地的交通更为畅通,每年使者往返,商旅兴贩卖,络绎不绝于道。
张骞两次出使西域,史称“凿空西域”,虽然帝国赋予张骞的政治和外交使命没有完成,但是,张骞的两次出使,作为对当时汉帝国相对陌生的河西、西域,甚至远至中亚等许多地方的历史性考察,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其成就了中国历史上一次成功地放眼看世界之旅,在发展中西交通和中外关系方面有着不朽的功绩。
在敦煌莫高窟初唐第323窟北壁西端绘制有《张骞出使西域图》(图1-3),此图大致可分为几个画面,以张骞出使西域为故事线索的这幅壁画,历来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瞩目。画面一,在东北角,绘有一座宫殿式的建筑,前有绿树数株,正中有登堂入室用的阶梯。阶梯前面是一帝王模样的人率领众人作参谒顶礼和供养之状。殿堂之中置有一佛像。在殿堂中部栏额上竖写牌匾一块,上有“甘泉宫”三字。在阶梯旁另有榜题一方:“汉武帝将其部众讨匈奴,并获二金(人),长丈余,列之于甘泉宫,帝为大神常行拜谒时。”这是历史记载中关于霍去病占领河西,缴获匈奴祭天金人,将之存在甘泉宫等内容的表现和说明。画面二,正下方东侧绘一帝王形的人物,骑于马上,举手作讲话之姿。左右有八人,似为臣属,中有一人执伞盖者,当为奴仆,余者为臣僚,有作鞠躬施礼状者,有作举手翘指状者。似乎描述的是一个送行的场面。西侧亦有数人,着宽袍长衣,其中一人居前,双手持笏遮面,双膝跪地,倾听在马上者之吩咐。中部有榜题一方:“前汉中宗,既获金人,莫知名号,乃使博望侯张骞前往西域大夏国问名号时。”可知,此画面正是表现汉武帝派遣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故事。画面三,在画面西侧的中部,仅仅绘有骑马者三人,二人于后紧随并保持汉节。虽然此画面没有榜题,但是根据前面的画面推断,表现的是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途中奔波劳累的场景。画面四,与画面一对称,绘于西上角,中有西域样式的城池一座,城内有佛塔式样的建筑,开设有城门。两高僧模样的人立于城门两侧。远处三个汉使骑马奔驰而来。这大概表现了张骞抵达大夏时的情景。残留的榜题有:“□大夏时。”
有人会问,为什么会在莫高窟的壁画中出现张骞出使西域的图像?因为这里是敦煌,人称丝路明珠,地理位置在河西走廊的西端,接近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西域地区。随着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,敦煌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。《后汉书·西域传》记载东汉出敦煌通西域的道路:“自敦煌西出玉门、阳关,涉鄯善,北通伊吾千余里,自伊吾北通车师前部高昌壁千二百里,自高昌壁北通后部金满城五百里。此其西域之门户也,故戊己校尉更互屯焉。伊吾地宜五谷、桑麻、蒲萄。其北又有柳中,皆膏腴之地。故汉常与匈奴争车师、伊吾,以制西域焉。自鄯善逾葱岭出西诸国,有两道。傍山南北,陂河西行至莎车,为南道。南道逾葱岭,则出大月氏、安息之国也。自车师前王庭随北山,陂河西行至疏勒,为北道。北道西逾葱岭,出大宛、康居、奄蔡焉。”从现有的文献记载以及历史遗迹,由敦煌延伸的丝绸之路路线大致有七条:分别是:(1)瓜沙道;(2)西域南道;(3)大海道;(4)大碛路;(5)矟竿道;(6)莫贺延碛道;(7)南山道。